K8凯发·国际

海口:青山绿水映初心

日期:2025-05-31

  吴淑邦的日常工作主要围绕海口各湿地公园展开◆★★,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更是他频繁■★“打卡”之地◆◆■★■★。2018年6月,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栗喉蜂虎在五源河下游筑巢栖息,这一惊喜发现令大家备感振奋。此后几年,他们通过委托专业机构开展蜂虎监测和巡护,并修整沙土坡面、开挖水沟营造人工湿地★★■■,为栗喉蜂虎营造更好的繁殖栖息环境■★◆。

  2025年一季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0.0%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57★■■。

  2024年★★◆◆◆■,海口累计记录陆域物种2963种,滨海湿地和近岸海域累计记录海洋生物791种■◆。

  近日,在海口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现场,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施工人员忙碌作业★◆■◆◆。截至2024年底,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开挖外运垃圾168.36万吨。“现在经过这里几乎闻不到臭味◆■★★。”附近的村民王勇说。

  “海口湿地鸟类不断增多★◆★★,去年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新发现11种鸟类,昔日荒滩变为‘鸟的天堂’。”5月29日■■◆◆,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综合科科长吴淑邦向记者分享这份生态答卷★■★★■◆。这片曾经淤泥堆积、自净能力差的传统水利工程区域,如今已蜕变成为水草丰茂★★◆、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湿地公园,他是这一蜕变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5月29日,位于海口药谷工业园的海南亚洲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里■★◆★■,一盒盒★★★★“快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等产品,正源源不断地完成生产下线。企业负责人李运群介绍,作为2024年度国家级绿色工厂入选企业之一,企业各生产车间依托生产工艺改良★■、老旧设备改造等措施★★◆■◆★,在生产流程中实现了能源与材料的高效利用,绿色制造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海口生态保护成果丰硕:2020年11月,海口获★★★★■◆“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自然守护类别年度大奖;2021年,五源河下游“蜂虎保护小区★★★■”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今年4月底,海口获评2024年国家林长制激励表扬单位。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海口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贸港贡献力量。

  这些扎实的实践成果,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口经验”。今年4月★■■■★◆,由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联合编写的《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正式出版,海口共有8个案例入选◆■★,成为全省入选案例最多、实践样本贡献度最高的市县。

  近日,海南东寨港(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连片红树林绿意朦胧,白鹭、池鹭、须浮鸥等水鸟或低空翩飞■★★、或滩涂捕食★◆★◆★■,作业人员在不远处进行苗木养护工作。◆★■◆■“以前这里到处是鱼塘,现在随着红树的种植,鸟变多了,空气也变好了。◆★”该项目负责人黄昌昌说。

  水清岸绿鸟翩跹,风景如画惹人醉。海口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了持续提升。

  在海南大唐天然气发电工程智能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电子屏幕实时了解绿电数据★◆。本报记者 孙士杰 摄

  在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核心引领区■■■★、打造“六个之城”新征程上,海口将以绿色为底色,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

  2024年,海口组织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及生态保护宣教活动共141场■◆◆■★■,超过3000人次参加★★★。

  雨后的海口天空澄澈★★、绿意盎然■★◆★■,绚烂的彩虹跨越天际。 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我们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生动有趣的湿地主题活动,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吴淑邦介绍■★◆■★◆,他们还不定期使用相机■★★★、无人机等设备对湿地公园进行常态化巡查,制止违规电鱼捕鱼等行为★★◆,全力守护好一河清水。如今,原鸡、花鳗鲡、水蕨、豹猫等多种珍稀动植物也在此安家。

  “栗喉蜂虎3月抵达◆■,现在该进入孵蛋期了。”5月30日,海口市五源河下游蜂虎保护小区的观鸟棚内◆★◆■,秀英区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李丽雅和同事们拿着望远镜,密切关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最美小鸟”栗喉蜂虎的繁殖动态★★★◆★。

  如今■■,绿色低碳转型在海口各产业园区蔚然成风。齐鲁制药高端智能加工制造中心项目◆★,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为“绿色账本■■★★”增色不少——采用三级热交换技术的冻干机,单台每年可节约用电超20万度★◆■,折算减少约60吨标准煤的燃烧排放■◆◆◆■;车间纯化水制备系统完成浓水回收改造,系统回收率提高到90%,5套系统每年节约1万余吨水……

  “湿地保护永远在路上。★■■★★■”吴淑邦表示,他将继续探索更好的保护方式,期待更多珍稀动植物在海口湿地繁衍生息,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章。

  “请不要进入保护区赶海,不要带走海洋生物。”5月30日■★■■,美兰区演丰镇北港村巡护队员在岛上一边开展常态化巡护监测,一边向游客讲解海洋知识。随着北港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游客纷至沓来。北港村党支部书记陈奕虎介绍,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北港岛累计接待游客超9万人次,在国庆和春节假期等旅游旺季★◆■★★◆,岛上民宿入住率达90%以上。

  市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海口共有10家企业首次通过省级绿色工厂认定◆★◆,占全省56%;9家企业通过国家级绿色工厂认定◆■★★◆★,同比增长2倍★★◆■。目前,全市累计已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4家,其中5家获批省级奖补资金共1000万元。

  2025年初★★◆,铺前湾(海口段)、澄迈湾(海口段)入选海南省2024年度美丽海湾名单。此前,海口湾已于2023年入选省级美丽海湾名单和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至此,海口成为全省首个省级全域美丽海湾城市。2020年以来,海口累计完成造林绿化5266公顷◆◆◆◆,累计修复现有红树林319公顷◆★■■★,新造红树林306公顷,清退侵占湿地的养殖塘387公顷。

  在西海岸举办的美丽海湾主题宣传活动上■■◆◆■,志愿者在沙滩开展净滩行动★★★◆。 本报记者 孙士杰 摄

  “自2020年以来◆★■★,海口累计完成造林绿化5266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地保有量连续4年维持稳定,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坚实支撑■■★。◆◆■◆★■”5月30日■◆★,市林业局局长钱军介绍,海口红树林保护修复成效尤为突出,累计修复现有红树林319公顷,新造红树林306公顷,清退侵占湿地的养殖塘387公顷,提前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任务。

  空气质量全国领“鲜”,全市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考核断面及城镇内河(湖)水质达标率100%;五源河★◆、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动植物种类不断刷新纪录,红树林生态修复超额完成省级任务;绿色低碳发展加速推进■■★◆◆,去年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占全省69%……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5年来,海口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稳定在90%以上◆★■,长期位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今年一季度◆◆★,全市3个城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4个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9个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全市纳入考核的33处城镇内河(湖)断面水质达标率同样为100%■★◆■,水环境质量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2024年市域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海口累计记录陆域物种2963种,滨海湿地和近岸海域累计记录海洋生物791种★★■■★。这些跃动的新生命◆★★★★,奏响了海口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乐章。

  “近两年,我们利用厂区建成约6000平方米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约90万度★■■★■◆,约占企业一年用电量的四分之一。■■★★”李运群说■■◆★,企业正不断引进先进的智能化生产设备,持续提升供应链减排能力,向净零排放目标稳步迈进★■★★。